教育小故事
新北区孝都小学 芮雅芬
美国哲学家威廉•杰姆斯曾经说过:“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。而且,随着阅历的增加,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需要。”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。在教育他们时,一个信任的微笑,一个激励的眼神,一句鼓励的话语,都可以给他们最大的帮助。但有时候我们被一种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情绪蒙蔽了双
眼,看到的都是缺点,对他们左右挑剔。如果多一份耐心与呵护,事情也许会有转机。
下面是我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。
我班有这样一个小男生:总是一脸的天真可爱,两眼忽闪忽闪,很是机灵的样子。如果不谈他的学习,他一定是人见人爱的乖孩子。但他就是课上不集中注意力听讲,经常走神,手中永远有玩不完的文具用品,让人怀疑其是否得了多动症;每次的作业马马虎虎,字迹潦草,错误百出,让人批着抓狂。
我多次找他谈心,多次单独辅导其作业,可是收效甚微。怎么办呢?我尝试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,课堂上,我总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,然后再加以表扬,给予鼓励。课后,我利用课余时间走到他身边给他讲讲、听他读读,有时候摸摸他的头,消除他对老师的顾虑;还鼓励他要多大胆地读书,错了没关系;让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他……就这样,最近我发现这孩子慢慢地转变了:上课他主动地举手了,作业较以前认真了,学习上也自觉多了了。我想只要坚持下去,他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。
他的变化让我认真地反思了我自己。回想过去,我们在“严是爱,松是害”的高标准下,自觉不自觉地伤害了一些学生,我不禁很是惶恐。现在我很感谢他,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学生,也重新认识了我自己。做教师要学会用心、用爱去浇灌自己的学生,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,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。
我们教育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潜能。学生成长的路上,有了周围的人不断“加油”声的鼓励,他就会在跌倒后,勇敢地、充满信心地站起来,继续向前走。
您现在的位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