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>>德育频道>>班主任之友>>文章内容
孩子的变化
发布时间:2014-11-04   点击:   来源:本站原创   作者:

孩子的变化    

新北区孝都小学 童荣兵  

 201291  ,开学的第一天,我拿着名单、材料走进教室,一眼就看到我班李光耀在兴致勃勃的与他人交流。看到我,他热情地跑到我身边,为我讲他暑期的见闻。看着他甜甜的笑容,不仅让我想起五年级刚接手时的他。    

 201191  ,我迈着轻盈的步法,走进新接手的五(2)班,心中充满了憧憬,溢满着激情,自认为作为六年级老班主任的我,管理好,引导好一班五年级学生,还不是手到擒来。报名、收费、安排大扫除------一切顺利,心中一阵轻松。当孩子们汗流满面地坐在位置上,等待发新书时,我将报名单与学生一对,愣住了——多了一位学生。“谁没到我这报名的,请上来报名。”“谁没报名,上来报一下。”-------教室冷场了,我也蒙了,怎么办?只能将报名的学生一一报出来,报名学生一报完,我还没来得及问,“李光耀!李光耀!”一阵呼啸声响起,“李光耀?”心中纳闷,“为什么不上来呢?”“请李光耀上来一下。”我再次喊道。大家的目光一致看向最后角落。只见一个头发凌乱,穿着邋遢的男学生颤巍巍地站了起来,低着头慢慢地走上讲台。“你刚才为什么不上来报名?”“有什么事情讲出来啊。”无奈,我等来的是学生低头无语,只能让他先下去。    

下课后,我喊来原来的班干部,问他们李光耀的情况,他们只是说李光耀平时不爱讲话,成绩也不好,每天吃午饭时,他总是一个人在校外游荡。我怔住了,一个五年级的学生,怎么会有这样的表现?本应天真可爱的男孩子,怎么会这样的无语?翻开前班主任记录,我发现李光耀家离学校不远。我决定去家访一次。    

一下班,我开车来到李光耀家,刚下车,发现他正在洗米,看到我,他也愣住了。走进他家门,我呆住了,这是人住的地方吗?二十平米的地方,废纸、废塑料、废铁随处可见,一张床,一张小桌子,一个灶台,如此而已。没有板凳,我只能坐在床上。“你爸爸妈妈呢?”没有回答,只听到一阵哭泣声。没有办法,只能耐心等待。    

大约过了四十分钟,一阵丁零当啷的三轮车声由远而近,听到这声,李光耀飞快跑出门外,我也跟着走出来。只见一个穿着破烂,满头花白的老奶奶从三轮车上挪下来,而李光耀在车后帮着将车推到家门口,熟练的将车上废品分好类搬进家。看到我,老奶奶一愣,我赶紧自我介绍及讲明来意。听到我的来意,老奶奶忍不住眼泪流下。从老奶奶的讲述中,我大致了解了李光耀的家境——老家在安徽,两年前母亲离家出走,父亲也离开了他,杳无音讯,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,以捡垃圾为生。由于交不起伙食费,同学到食堂吃饭时,他回家也没饭吃,只能在校外游荡。听着奶奶的讲述,我震惊了,尽有这样不负责的父母,这样令人同情的老人,这样让人心酸的孩子。作为班主任的我,有责任,有义务去帮助他,为他打开心灵的窗户。    

第二天,学校领导了解到李光耀的情况,同意李光耀免费午餐,减免一些费用。为孩子学习免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。数学老师丁玉翰更是买了一些生活用品、大米、肉类去他家慰问。英语老师买来棉衣棉裤给她温暖。这一系列动作让他感到了幸福,感到了温暖。  

成绩薄弱,我利用“手拉手”活动,号召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。我也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辅导。在老师、同学的帮助下,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,笑容也慢慢地爬上他的脸,只是还不能主动地与他人交流。为此,我在课堂上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,并给于“夸张”地表扬。空余时间,找他谈心,扫清思想障碍,让他明白他不比别人差,不必自卑。班队活动中,要求主持人让李光耀多发言,多参与。    

随着时间流逝,在全班师生的共同坚持与努力下,李光耀走出了心里的阴影,焕发了少年儿童应有的活力与朝气。    

我庆幸我发现了李光耀的不同之处,我庆幸我进行了一次常规性的家访,我更庆幸我没有辜负“教师”这一称谓。我用简单、平常的事情唤醒了一个孩子的童真;我用自己平凡、微不足道的话语激发了一个孩子活力与朝气。在李光耀事例中,让我更深地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去实践自身的职责。    

首先,作为班主任,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。少年儿童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有“芝麻绿豆”的日常小事,然而正是这些小事,却是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内心。我们应抓住学生的点滴小事,去理解学生,给予他们辅导与帮助。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他们,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时刻关心着他们。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,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老师伟岸的形象,确立老师崇高的地位。    

其次,作为班主任,应有一份宽容的心。孩子是没有很强的自控力的,他们大多是“三分钟热度”,改正一个不良的习惯,不是一句话,一次教育,一个活动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。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作为班主任,应允许孩子犯错,宽容他们二次、三次的错误。在他们不断犯错的情况下,我们应耐心教育,积极引导,不断鼓励。“你比原来棒多了”“你已有了很大的进步”“你看,你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了,老师相信你肯定能改正这不良的习惯。”-------这些语言应常挂班主任嘴边,常响在学生耳边。    

最后,作为班主任,应树立时刻与家庭联系的信念。与家庭联系,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,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,为班主任多元评价奠定基础。与家庭联系、家访,节假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不定时间,可以看到学生更真实的一面。    

孩子,你笑了,通过你与大家的一致努力,你终于走了出来,老师由衷为你感到高兴。  

   

 

 

附件: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    网站公告 | 网站管理 | 日访问量统计| 总访问量统计
    主办单位: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  苏ICP备10201501号-3
    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魏村沿江西路65号   电话:0519-85472057 85719820
    技术支持: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