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>>课程建设>>数学课程>>研究动态>>文章内容
孝雅师训 | 探中悟可能 行中悟周期
——记马丽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第9次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10-24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作者:钱芬

  为深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研究,10月19日下午,孝都小学开展马丽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第9次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随机现象”与“规律探索”为主题,聚焦数据意识与模型意识两大核心素养,探索素养导向的课堂实施路径。

MVIMG_20251023_145807.jpg

  第一节课由朱兴宁老师执教《可能性》。朱老师以摸球游戏切入,先让学生明确“确定事件”与“不确定事件”的概念边界,再聚焦“可能性大小与数量的关系”展开探究。课堂上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次重复实验,通过记录、对比摸球结果,经历“猜想—实验—验证—反思”的探究链,直观感知数据中蕴含的规律。MVIMG_20251023_130343.jpg

  张锋老师执教《简单的周期》以“我摆你猜”游戏切入,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盆花、彩灯、彩旗的排列,经历“发现规律—多法表征—建模应用”的完整认知过程。教学中,学生通过圈画、符号等方式抽象周期模型,并在解决“第19盆花颜色”等问题时,自然建构“总数÷周期数=商…余数”的算法模型,理解除法算理的核心价值。课堂最终回归生活实例,深化模型意识的应用与迁移,实现从数学抽象到现实世界的有效联结。

  在课后研讨中,数学组教师围绕两节课的素养落点提出优化性建议:

  丁玉翰教导针对“可能性相等”的理解难点建议:遵循“从不等到相等”的认知梯度,以“1红1黄”的极简模型突破“可能性相等”的理解瓶颈,契合数据意识“逐步感知”的培养规律。

  姚建亚老师强调素养的生活联结:建议将“可能性相等”与“游戏公平性”现实问题相关联,结合摸球、抛硬币等实例,让学生理解“理论概率与实验结果的偏差”,通过积累丰富实验数据感悟“随机性中的规律性”,强化数据解释能力。

  童晓霞副校长进行双向点评:高度肯定张锋老师的课“以过程凸显模型意识”—— 注重规律表达的严谨性,以除法建模优化解题策略,通过变式练习深化模型本质;同时建议细化第19盆花的推理过程,明确“余数1对应第7组的第一盆”,强化模型应用的思维严密性。

  针对可能性教学,她提出三方面优化:需锚定“随机现象的数量本质”,强化判断推理的逻辑性;优化“你知道吗”板块的硬币实验教学手段,提升数据感知效率;增设真实情境任务,促进应用意识落地。

  马丽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作总结引领,强调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抓手:

  一是深化教材解读,通过集体备课与磨课精准把握“周期问题的建模逻辑”与“可能性的统计本质”,确保教学活动紧扣素养内核;

  二是强化表达培育,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清晰描述周期模型、解释实验数据,落实“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”的素养要求;

  三是丰富实践支撑,以真实情境激活模型应用,以足量数据支撑随机认知,为素养落地提供坚实载体。

  本次活动通过““随机现象”与规律探索”的主题实践,探索了模型意识与数据意识的培养路径。孝都小学数学团队将继续以课堂为实验室,在“教”与“研”的同频共振中,推动核心素养从理念向实践扎实迈进。

  撰稿/摄影:钱芬

  审核:童晓霞

附件: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    网站公告 | 网站管理 | 日访问量统计| 总访问量统计
    主办单位: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  苏ICP备10201501号-3
    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魏村沿江西路65号   电话:0519-85472057 85719820
    技术支持: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